English

我国的空间遥感技术

1998-02-17 来源:光明日报 焦世举 我有话说

卫星对地观测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遥感器的技术性能,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遥感技术的发展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30年来已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不但成功地发射了17台套返回式胶片型空间照相机,并正在研制多种类型的空间遥感器。

当1975年11月26日发射入轨29日回收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时,我国是继苏、美之后第三个具有对地观测卫星的国家。这颗卫星上装载的就是我院研制的第一代空间可见光相机。我国空间相机经过三种型号改进后,水平有较大提高。对地物相机来讲,经历了从棱镜扫描式全景式相机、画幅式测量相机,到“节点”式全景相机的发展阶段。对恒星相机来讲,其摄星能力也从最初4等星可测提高到7等星可测,可测星的数量从10颗左右提高到近200颗,这是个很大的进步。

胶片型相机虽具有图像清晰、影像直观、易于判读等优点,但获得图像的周期较长。于是快速的、实时的、“现场直播”式的遥感手段备受人们青睐!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取名为“资源一号”卫星上用的三种遥感器就是实时传输型遥感器,其中CCD多光谱相机和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由空间院负责研制。这两种遥感器均不是利用胶片感光,而是利用光电器件作为光—电转换手段,“实时”获得景物图像。“资源一号”卫星上装的CCD多光谱相机是卫星主要遥感器,以电荷耦合器件(简称CCD器件)作为光—电器件,当卫星高度为778公里时,地面分辨率(像元)19.5米。由于相机具有±32°侧视功能,对地面同一目标最短重复观测周期仅为三天,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。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是以不同的红外探测器件作为光—电转换元件,探测的波谱宽度从可见光(0.5μm)到热红外(12.5μm)共分四个波段。上述两种遥感器组合使用可以实现昼夜观察,最长的全球观测覆盖周期为26天,该卫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入轨,在轨寿命两年。

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,各个部门对空间遥感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,这将加速我国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。目前我院在巩固和提高光学遥感技术的同时,也已开展了微波遥感技术的研究,以实现我国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空间对地遥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